1. |
      |
      |

      商業周刊:Google威脅論被夸大 新產品并未領先

      科技產業的巨人原來是IBM和微軟,現在則成了Google。只要一名管理人員談及一種可能的新產品,就足以讓競爭對手發抖,讓分析師和媒體認為分析。Google去年年底推出即時通信程序后,觀察家們紛紛預測AOL、雅虎、微軟將面臨挑戰;Google六月推出網上樣...

      作者:編譯:搜狐IT Unifytruth來源:搜狐|2006年07月19日
       

          科技產業的巨人原來是IBM和微軟,現在則成了Google。只要一名管理人員談及一種可能的新產品,就足以讓競爭對手發抖,讓分析師和媒體認為分析。Google去年年底推出即時通信程序后,觀察家們紛紛預測AOL、雅虎、微軟將面臨挑戰;Google六月推出網上樣式表軟件被認為是射向微軟的一枝利箭;Google計劃推出網上支付系統Google Checkout,有一些標題是“Google準備好PayPal殺手”。

        但是,如果拋開宣傳因素,Google威脅論就大大縮水了。對Google過去四年推出的二十多種新產品的分析表明,Google還沒有在搜索業務以外建立一個市場領先的業務,只能繼續在搜索市場侵蝕微軟和雅虎的市場份額。

        以下是幾個例證。comScore Media Metrix的數據表明,Google去年八月推出的即時信息服務Google Talk現在排名第十,用戶數量只有排名第一的MSN的2%。Hitwise的數據表明,推出三個月的Google Finance在財經網站訪問量中排名第40。2004年推出的Gmail用戶數量只有MSN和雅虎電子郵件用戶數量的四分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轉向互聯網,人們當然會認為互聯網最居統治力的品牌將會獲勝。但是,除了引起很大反響以外,Google搜索以外的產品絕大多數很快淡出人們的視野。風險投資家保羅-凱卓斯基表示:“人們從一開始就認為Google是勝利者,而且以后并不重視這些產品的消失。Google不斷增加產品,但是并不知道為什么要推出。他們有很高的現金流,但是產品紀律很糟糕。這是一種危險的結合?!?/P>

        幸運的是,Google擁有的1200億美元市值是建立在對搜索市場的統治之上的,該業務預計將每年增長30%到40%。很多分析師預計Google每股價值550到600美元,遠遠高于現在的400美元,但這是因為他們將新產品的成功考慮在內。分析師們認為Google Checkout將能從網上交易中收費,Google Finance則能吸引更多用戶。

        但是,Google在擴張上遇到的困難使人們懷疑Google究竟能否最終實現收入的多元化,目前,文字廣告占到了Google收入的99%。標準普爾分析師斯科特-凱斯勒表示:“這仍然是一家幾乎全部收入都來自一項業務的公司?!?/P>

        問題在于,Google每次擴張都遇到了一個本質性的困難:簡單化。Google主頁很簡單,與雅虎、MSN等主要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對比,人們去Google就是為了迅速找到信息,因此,Google不能展示眾多新產品而不危及界面的簡單性和受歡迎程度,而這是60億美元搜索廣告的基礎。這也就導致了只有10%的Google訪問者采用了萬維網和圖片搜索以外的服務。

        況且,雖然Google聘用了最好的程序員,新產品質量的記錄仍然不佳。Google的哲學是“盡早、頻繁”發布新產品,這導致這些產品最多與競爭對手持平,導致網民沒有理由改變現有習慣。

        更重要的是,一些前Google員工表示,Google的產品經理往往不如工程師權力大,這可能導致產品升級緩慢,因為絕大多數工程師希望準備下一個重要產品。Google的社交網站Orkut推出兩年來的改動很小,在巴西以外的地方已經失去了影響力,現在在美國的訪問量還不到MySpace的1%。

        Google官員承認一些新產品沒能取得成功,但是認為高失敗率是公司戰略造成的。Google搜索產品和用戶體驗副總裁瑪麗薩-邁耶估計,60%到80%的Google產品最終將失敗,但是公司希望鼓勵冒險,希望幸存的產品能夠非常成功。她說:“我們預計很多產品將會被放棄,但是人們最終會記住那些很成功、很有潛力的產品?!?/P>

        以Google Maps為例,在地圖網站中該網站的訪問量僅次于MapQuest,這主要是由于航拍圖片等創新,由于其成功,一些企業開始圍繞它建立新的業務和服務,在Google的地圖上顯示不動產、犯罪統計等。Google News推出四年后提供40個國家、語言的新聞,去年的國際訪問量增加了600%,成為訪問量第二大的新聞集成網站。

        Google的問題不是一系列失敗,而是很多存活產品表現中庸。Google的成功率甚至距離20%到40%的目標都相差很遠,這導致公司總部圍繞如何將更多搜索用戶引向新產品爆發了激烈的爭論。多年來,Google依靠搜索框上方的文字鏈接提供五個服務選項,包括圖片、新聞和地圖,但是擺放多少個鏈接合適、如何擺放一直難以確定,去年離開Google的前消費市場部門經理道格-埃德華表示:“從2001年就開始爭論主頁上擺放多少個鏈接合適,不會導致雅虎那樣的臃腫問題?!?/P>

        隨著Google產品數量的膨脹,僅僅五個鏈接已經不夠用了。去年,Google推出博客搜索服務時,很多資深人士為Technorati、Feedster、IceRocket等博客搜索創投公司撰寫悼詞,但是,用戶只有在點擊主頁的“更多”按鈕后才能找到博客搜索工具,因此,Google博客搜索功能的訪問量只有Technorati的17%。IceRocket投資者之一馬克-庫班表示:“Google基本上還沒有什么影響?!?/P>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是讓更多用戶建立個性化主頁,Google去年推出了這一功能。定制的Google主頁包括新聞、股價、電子郵件等功能,雖然這會使主頁更大,但是可以自己決定增加多少內容,Google稱已經有數千萬用戶定制了主頁。但是,這一服務的采用者主要是Google最忠實的用戶,而不是Google最希望吸引的普通用戶。

        Google正在考慮提高個性化主頁的知名度,五月與索尼電影公司圍繞《達芬奇密碼》的首映進行合作,一系列網上字謎要求用戶開設Google帳號,其中包括定制主頁。Google稱已經有10萬多人完成了所有24個字謎。但是,雖然Google將用戶引向了新產品,仍然需要改善個性化主頁的功能,在絕大多數領域都面臨優勢明顯的競爭對手。對于關心股市的用戶,Google要面對雅虎財經;對喜歡網上聊天的用戶,要面對AOL。這些服務的粘性很好,而頻繁訪問能增加廣告的價值。

        由于擁有巨大的市值而且在搜索市場領先,再加上善于吸取教訓的企業文化,Google有時間解決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的跡象表明,如果Google要繼續成為硅谷中的巨人,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尋找人們想要的產品。(編譯:搜狐IT Unifytruth)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支持Linux虛擬技術 微軟要與開源對手和諧…

      色AV永久无码AV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