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青海省轄市,省府駐地,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業基地。位于省境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地理坐標東經101°49′17″、北緯36°34′3″??偯娣e7472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面積343平方千米??側丝谌丝?84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城中區南關街,郵編:810000。代碼:630100。區號:0971。拼音:Xining Shi。
地處湟水谷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呈東西狹長帶狀,市區座落在四條川、四面環山的西寧盆地。南川河、北川河在市區內匯入湟水,湟水河自西向東流經市境。屬高原半干旱氣候,年均溫4.9℃,最高31℃,最低-18℃。年降水量379毫米。
行政區劃
西寧市轄4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
西寧市 面積7472平方千米,人口184萬。
城中區 面積 11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810000。
城東區 面積 115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810000。
城西區 面積 79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郵編810001。
城北區 面積 138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810001。
湟源縣 面積1609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郵編812100??h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湟中縣 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編811600??h人民政府駐魯沙爾鎮。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面積3090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郵編8101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橋頭鎮。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西漢時置軍事和郵傳據點西平亭,神爵初屬金城郡臨羌縣。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這是西寧建制之始。東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縣(今西寧市)。(或說,)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擴建為西平郡,開始在此筑城。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改為西寧州,至此“西寧”之稱始于見史。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寧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圍正式成立西寧市。
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為青海省轄市。1950年西寧市為青海省人民政府駐地?!?960年原由省直轄的湟中、大通2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劃歸西寧市領導。1962年湟中、大通2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改由省直轄。1966年大通縣(駐橋頭)交由西寧市領導。1985年11月6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5]163號)撤銷大通縣,設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以原大通縣的行政區域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1986年3月5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6]30號):(1)將西寧市城西區分設為城西、城北兩個區。(2)撤銷西寧市郊區,將原郊區所轄的7個鄉分別劃歸城東、城中、城西、城北4個區管轄。1999年12月5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9]142號)將海東地區的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1999年(1999年統計資料不含湟中、湟源兩縣數據)西寧市轄4區(城東區、城中區、城西區、城北區)、1縣(大通回族自治縣)。計有23個街道辦事處,11個鎮,22個農村鄉政府。計有370個村民委員會,216個居民委員會,104個家屬委員會??偯娣e為3456平方千米,市區面積為350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5平方千米。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48.6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91.91萬人。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西寧市總人口1849713人,其中:城東區 270268人、城中區 148521人、城西區 225412人、城北區
210265人、大通縣 416968人、湟中縣 448465人、湟源縣 129814人。
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7號文批復: ①撤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新莊鄉,設立新莊鎮;撤銷多林鄉,設立多林鎮;撤銷長寧和后子河2鄉,合并設立長寧鎮;撤銷清平鄉,并入黃家寨鎮;撤銷崗沖和景陽2鄉,合并設立景陽鎮;撤銷藥草鄉,并入塔爾鎮;撤銷新城鄉和無朔鎮,將其中6個村(老營莊、毛家寨、賀家寨、毛家溝、大灣、水泉灣)并入橋頭鎮,另4個村(新添堡、上堡、鮑東、鮑西)并入長寧鎮。
②撤銷湟中縣上五莊回族鄉,設立上五莊鎮;撤銷總寨和升平2鄉,其中將總寨鄉的18個村(王斌堡、張家莊、清河、清水河、總南、總北、謝家寨、杜家莊、泉爾灣、新莊、王家山、逯家寨、新安、星家、元堡子、享堂、塘馬坊、陳家窯)和升平鄉的5個村(莫家溝、上細溝、下細溝、上野牛溝、下野牛溝)合并設立總寨鎮;撤銷坡家和甘河灘2鄉,與大才鄉的黃二村合并設立甘河灘鎮;撤銷攔隆口、四營和拉沙3鄉,其中將攔隆口鄉的25個村(攔隆口、扎什營、新村、巴達、班仲營、端巴營、西岔、上魯爾加、下魯爾加、白楊口、東拉科、南門、上莊、前莊、中莊、尼隆臺、卡陽、白崖、尼隆口、橋西、千東、千西、上寺、鐵家營、上營)、四營鄉的11個村(伯什營、麻子營、白崖、攔一、攔二、尼麻隆、圖巴營、合爾營、后河爾、上紅土溝、下紅土溝)和拉沙鄉的7個村(紅林、邦隆、南門、占嶺頂、民聯、峽口、民族)合并設立攔隆口鎮;撤銷上新莊鄉和馬場藏族鄉、合并設立上新莊鎮;撤銷田家寨和什張家2鄉,合并設立田家寨鎮;撤銷共和、維新和盤道3鄉,合并設立共和鎮;撤銷李家山鄉,與四營鄉的塔爾溝村合并設立李家山鎮。
③撤銷湟源縣大華鄉,設立大華鎮。 ④將湟中縣總寨鄉的4個村(徐家寨、東村、西村、陳家灘)并入魯沙爾鎮;拉沙鄉的8個村(北溝、中村、楊家臺、年家莊、尕爾加、目爾加、洛爾洞、拉卡山)和攔隆口鄉的8個村(合爾營、奔巴口、丹麻寺、油房臺、玉拉、幸福、沙窩爾、初哇)并入多巴鎮;升平鄉的4個村(上阿卡、下阿卡、秋子溝、牙加)并入土門關鄉。2001年底,全市轄23個街道、26個鎮、26個鄉、6個民族鄉,128個社區、28個居委會、926個村(牧)委會。
2003年底,轄23個街道、26個鎮、24個鄉、6個民族鄉,934個村(牧)委會、165個社區居委會??側丝?783713人。
2004年7月,西寧市城北區區劃調整,街道辦事處由4個調整為3個:撤銷三其街道辦事處,并入馬坊街道辦事處。
2006年8月,西寧市:新增1個鎮,全市鄉鎮總數由56個(26鎮30鄉)調整為50個(27鎮23鄉)。
湟中縣:撤銷西堡鄉,設立西堡鎮;撤銷大源鄉,并入魯沙爾鎮;撤銷丹麻鄉,并入田家寨鎮。
湟源縣:撤銷塔灣鄉,并入申中鄉;撤銷城郊鄉,分別并入城關鎮、東峽鄉、和平鄉。
大通縣:撤銷西山鄉,并入青山鄉;撤銷窎溝鄉,并入朔北藏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