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GIS空間站首頁 GIS論壇 博客家園 新聞動態 技術專欄 中國地圖 資料下載 求職招聘 研究生考試 GIS論文 網站地圖
      ?
      ??地圖導航 >> 中國地圖 >> 青海省地圖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圖??歡迎訪問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衛星地圖

      概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部,北鄰甘肅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理坐標為東經96°06′-99°42′,北緯35°01′-39°20′之間。北自黨金山口經祁連山脈的黨河南山、牙馬圖山至木里達坂山西段,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連。東從木里達坂山東段經木里河、吉爾孟河至布哈河,與本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相鄰;從青海南山中段的巴音山經茶卡盆地東端至鄂拉山,與本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接;南自鄂拉山南段經布青山、巴顏喀拉山和布喀達坂山與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及玉樹藏族自治州分界。西部自布哈茫乃峰經尕斯山、尕斯口接阿爾金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接壤。全州東西長837千米,南北寬486千米,總面積為32.58萬平方千米??側丝?6萬(2004年)。以漢族為主,還有蒙古、藏、回等少數民族,其中蒙古族約占總人口的7%,藏族約占總人口的10%。

        州人民政府駐德令哈市烏蘭東路16號,距省會西寧市514千米。郵編:817000。代碼:632800。區號:0977。

        地處柴達木盆地、祁連山南麓山地和青南高原西南部,地勢呈北高南低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有高山、盆地和丘陵,形成波浪式狹長地帶。主要河流有格爾木河、托索河、香日德河、布哈河、巴音郭勒河。氣候干燥寒冷。年均氣溫2.1℃3℃。年降水量173.4毫米,西部地區不足25毫米。


      行政區劃

        海西州轄2個縣級市、3個縣、3個行委;格爾木市轄3個副縣級行委。

        海西州    面積325785平方千米,人口34萬。
        德令哈市   面積 27613平方千米,人口 6.0萬人。郵編817000。
        格爾木市   面積123460平方千米,人口10.7萬人。郵編816000。市人民政府駐昆侖路。
        烏蘭縣    面積 10784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編817100??h人民政府駐希里溝鎮。
        都蘭縣    面積 50000平方千米,人口 5.3萬人。郵編816100??h人民政府駐察汗烏蘇鎮。
        天峻縣    面積 20000平方千米,人口 1.8萬人。郵編817200??h人民政府駐新源鎮。
        冷湖行委   面積 21000平方千米,人口 2.1萬人。郵編817400。行政委員會駐冷湖鎮。
        大柴旦行委  面積 34000平方千米,人口 1.3萬人。郵編817300。行政委員會駐大柴旦鎮。
        茫崖行委   面積 32000平方千米,人口 2.9萬人。郵編817500。行政委員會駐花土溝鎮。

      歷史沿革

        海西州因地處青海湖以西而名。民國時屬都蘭縣轄地。
        古為羌地,漢時州境東部為先零卑禾等人部落活動范圍,西部屬“羌”駐牧地。唐時隸屬吐蕃臘城節度使至宋代。元代,西北地區為甘肅行省沙州路轄區,其余大部分地區為宣政院所屬吐蕃等處宣慰司轄區。明初,定為安定、阿端、曲先、罕東四衛地,由西寧衛兼管。清雍正三年,編定青海蒙古左右兩翼盟29旗,州境劃定9個蒙古旗,統歸“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管轄。民國元年海西地區隸屬青海省辦事長官。民國19年(1930)改都蘭理事為都蘭縣,轄今海西州全境,直隸青海省政府。
        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蘭縣人民政府(駐地察汗烏蘇),轄今海西州全境,直隸省政府。1952年9月26日,撤銷都蘭縣,設立縣級“都蘭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駐地察汗烏蘇)。
        1954年1月25日設立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都蘭蒙古族自治區察汗烏蘇。轄都蘭蒙古族自治區(由原都蘭縣自治區部分地區設置,相當于縣級)、天峻藏族自治區(由原都蘭縣自治區部分地區設置,駐唐乃亥。相當于縣級)、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1953年12月原都蘭縣郭里峁哈薩克族自治區改稱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駐格爾木,相當于區級)。
        1955年12月12日,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改設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都蘭縣察汗烏蘇。原都蘭蒙族自治區改設都蘭縣(駐香日德鎮),原天峻藏族自治區改設天峻縣(駐熱那亥)。同年10月23日建立格爾木臨時工作委員會,駐格爾木,屬柴達木工作委員會領導。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轄2縣及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由自治州直轄的區級行政單位)。
        1956年設立德令哈臨時工作委員會,駐巴音河;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轄2縣、1工作委員會。1958年撤銷德令哈臨時工作委員會,改設德令哈縣;同年11月設立縣級的茶卡工作委員會,領導原屬都蘭縣的茶卡和南柯柯、北柯柯、王家、希里溝4鄉。茶卡工作委員會駐希里溝,屬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領導;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轄3縣、1工作委員會。
        1956年設立柴達木盆地工作委員會,駐大柴旦。轄茫崖、格爾木、唐古拉山(駐溫泉)、馬海4工作委員會。1957年撤銷柴達木盆地工作委員會,改設柴達木盆地行政委員會,仍轄茫崖、格爾木、唐古拉山(駐溫泉)、馬海4工作委員會。1958年柴達木盆地行政委員會改名為柴達木行政委員會。
        1959年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與柴達木行政委員會駐大柴旦合署辦公。撤銷茶卡工作委員會,改設烏蘭縣(駐希里溝);設立縣一級的冷湖市臨時工作委員會(駐冷湖)。都蘭縣駐地由香日德鎮遷察汗烏蘇;天峻縣駐地熱那亥改名新原;茫崖工作委員會由茫崖遷駐油砂山;唐古拉山工作委員會遷托托河沿。
        1960年以馬海和格爾木工作委員會的部分地區設立大柴旦市;撤銷冷湖市臨時工作委員會,設立冷湖市;撤銷格爾木工作委員會,以原格爾木工作委員會的部分地區設立格爾木市。轄3市、4縣、3工作委員會。
        1962年撤銷德令哈縣,并入烏蘭縣。1963年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改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由大柴旦市遷駐烏蘭縣德令哈。撤銷柴達木行政委員會,原柴達木行政委員會所屬大柴旦、冷湖、格爾木3市和烏蘭、都蘭、天峻3縣劃歸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領導。自治州轄大柴旦、冷湖、格爾木3市,烏蘭(駐希里溝)、都蘭(駐察汗烏蘇)、天峻(駐新原)3縣和茫崖(駐油砂山)、馬海、唐古拉(駐托托河沿)3工作委員會。
        1963年撤銷柴達木行政委員會,原柴達木行政委員會所屬大柴旦、冷湖、格爾木3市和烏蘭、都蘭、天峻3縣劃歸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
        1964年撤銷冷湖、大柴旦2市和馬海、茫崖2工作委員會,將冷湖、大柴旦、茫崖3地區分別設立冷湖、大柴旦、茫崖3鎮,由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直接領導。將馬海地區劃歸冷湖鎮領導。撤銷唐古拉山工作委員會,并入格爾木市。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轄格爾木市及烏蘭、都蘭、天峻3縣。
        1965年撤銷格爾木市,改設格爾木縣。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轄烏蘭(駐希里溝)、都蘭(駐察汗烏蘇)、天峻(駐新原)、格爾木4縣。1966年4月,州府由大柴旦遷駐德令哈。
        1984年5月,根據青、新兩?。▍^)座談會議紀要,州內哈薩克族群眾全部遷回新疆,國務院遂于1985年4月24日批復(國函[1985]60號),將海西州更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5月21日正式更名。
        1988年4月19日,民政部批準(民[1988]行批1號)設立德令哈市(縣級),以德令哈鎮和烏蘭縣的懷他頭拉、戈壁、郭里木、宗務隆、畜集五個鄉為德令哈市的行政區域。

        1999年海西州轄2市(格爾木,德令哈)、3縣(都蘭、烏蘭、天峻)、3個行政委員會(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員會),共4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側丝诘?1.23萬人。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海西州總人口332094人。其中:格爾木市 135897人、德令哈市 83585人、烏蘭縣 36015人、都蘭縣 57670人、天峻縣 18927人、大柴旦(大柴旦鎮 4405人、錫鐵山鎮 3431人、魚卡鄉 1105人)、冷湖(冷湖鎮 2185人)、茫崖(花土溝鎮 11131人、茫崖鎮 5213人、尕斯鄉 164人)。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1號文批復:①撤銷德令哈市懷頭他拉鄉,設立懷頭他拉鎮;撤銷郭里木鄉,設立并命名為尕海鎮(鎮政府設在尕海)。②撤銷天峻縣天棚、關角2鄉,合并設立并命名為新源鎮(鎮政府設在天峻縣縣城)。③撤銷都蘭縣夏日哈鄉,設立夏日哈鎮。④撤銷烏蘭縣巴音鄉,并入茶卡鎮。⑤將天峻縣生格鄉政府駐地遷至野馬灘(青新公路451千米處)。
        2001年8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81號文批復:格爾木市設立東城行政委員會、西城行政委員會和察爾汗行政委員會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與此同時,青政函〔1997〕21號文件停止執行。
        2002年底,海西州轄3個街道、14個鎮、27個鄉,263個村(牧)委會、32個居委會。2003年底,海西州轄8個街道、14個鎮、27個鄉,277個村(牧)委會、63個社區居委會。

        2005年12月12日,海西州人民政府《關于全州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西政[2005]63號):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海西州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復》(青政函[2005]105號)精神,現將全州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通知如下。
        一、德令哈市  1、撤銷戈壁鄉,設立并命名為柯魯柯鎮,鎮政府駐地遷移至原德令哈農場場部所在地浩門都谷。將尕海鎮的民興、民樂、平原三個村劃歸柯魯柯鎮管轄,實行鎮管村體制?! ?、撤銷宗務隆鄉。將原宗務隆鄉的白水河村、巴音河東村、巴音河西村、巴音河中村、甘南村劃歸河西街道辦事處;將原宗務隆鄉的東山村劃歸河東街道辦事處;將原宗務隆鄉的紅光村劃歸火車站街道辦事處;將原宗務隆鄉的伊克拉、烏察汗、陶斯圖三個村劃歸蓄集鄉管轄。
        二、格爾木市  1、撤銷郭勒木德鄉,設立郭勒木德鎮,鎮政府駐地和鎮區行政區劃范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制?! ?、撤銷唐古拉山鄉,設立唐古拉山鎮,鎮政府駐地和鎮區行政區劃范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制?! ∪?、都蘭縣  1、撤銷宗加鄉和諾木洪鄉,設立宗加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諾木洪鄉政府駐地諾木洪,實行鎮管村體制?! ?、將香加鄉的幸福村劃歸香日德鎮管轄。
        四、烏蘭縣  1、撤銷賽什克鄉,并入柯柯鎮?! ?、撤銷銅普鄉,設立銅普鎮,鎮政府駐地和鎮區行政區劃范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制。
        五、天峻縣  1、撤銷尕河鄉,并入蘇里鄉?! ?、撤銷木里鄉,設立木里鎮,鎮政府駐地和鎮區行政區劃范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制?! ?、撤銷江河鄉,設立江河鎮,鎮政府駐地和鎮區行政區劃范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制。
        六、大柴旦行委  撤銷魚卡鄉,并入大柴旦鎮。
        七、茫崖行委  撤銷尕斯鄉,并入花土溝鎮。

      省級電子地圖:
      ??北京市地圖?
      ??天津市地圖?
      ??河北省地圖?
      ??山西省地圖?
      ??內蒙古自治區地圖?
      ??遼寧省地圖?
      ??吉林省地圖?
      ??黑龍江省地圖?
      ??上海市地圖?
      ??江蘇省地圖?
      ??浙江省地圖?
      ??安徽省地圖?
      ??福建省地圖?
      ??江西省地圖?
      ??山東省地圖?
      ??河南省地圖?
      ??湖北省地圖?
      ??湖南省地圖?
      ??廣東省地圖?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圖?
      ??海南省地圖?
      ??重慶市地圖?
      ??四川省地圖?
      ??貴州省地圖?
      ??云南省地圖?
      ??西藏自治區地圖?
      ??陜西省地圖?
      ??甘肅省地圖?
      ??青海省地圖?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圖?
      ??臺灣省地圖?
      ??香港地圖?
      ??澳門地圖?

      相關電子地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衛星地圖?格爾木市地圖?格爾木市衛星地圖?德令哈市地圖?德令哈市衛星地圖?烏蘭縣地圖?烏蘭縣衛星地圖?都蘭縣地圖?都蘭縣衛星地圖?天峻縣地圖?天峻縣衛星地圖?
      色AV永久无码AV影院